【本科教学评估】育人为本 学在海大
日期:2016-06-16

浏览:

  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工作,作为以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为目标的高等航海学府,大连海事大学始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,聚焦海事特色,强化内涵发展,体现时代需求,使“学在海大”真正渗透进培养过程的点滴之中。

教学改革 创新形式

  “风在吼,马在叫,黄河在咆哮……”一句句激昂的歌声回荡在海大礼堂,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次合唱比赛,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邢文利教授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的“激情大课堂”。“邢老师上课很有激情,也总能点燃我们的热情”,在准备红歌合唱的过程中,同学们也对歌词里蕴含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
  在海大,像这样的教学改革探索还有很多,从网上选课、上课方式,再到考核形式,学校积极鼓励灵活多样的教学改革,“翻转课堂”“小班化教学”逐渐出现在不同专业的课堂中,讨论式、案例式、专题授课式、基于问题的学习(PBL)、现场教学、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,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。同时,学校还创新考核方式,加大过程化考核,推进部分课程的教考分离。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的背后,是海大对于符合时代、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不懈努力。

知行合一 全面培养

 \ 

  对于海大的学生来说,上船实习是一段独特并难忘的记忆。“育鲲”轮作为学校专用的教学实习船,承担着多个海上与陆上专业的实习任务。实习期间,学生们不仅要认识、学习船上的各个构造,领会平日里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,同时也承担着船上卫生清扫、帮厨等日常生活任务,这些难得可贵的实习经历,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独立自主的意志品质。每周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,同学们在甲板上迎着海平面的朝霞,目光追随着国旗缓缓升起,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荣誉感成为海大学生心中不变的主旋律。

\

  除了上船实习,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,先后与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、大连船用推进器厂、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131家企事业单位,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,为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、开展现场教学等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。训练有素的海大学生也给实习企业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见过许多实习生的中国一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:“每次海大的学生来我们这里实习,我们就很放心,因为他们特别听从指挥,秩序井然,同时还特别好问,常常把我们工作人员围成一圈来问问题,我们也乐于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。”

  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,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模块,将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性实践课程,构建起了“通识教育、自主研学、网络助学三位一体”、“课程、训练、实践三个层次”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。轮机工程学院自去年开始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月,通过实验室参观、趣味科技比赛、学术沙龙等活动培养起了学生热爱科研的创新意识,在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。

教学相长 师生情深

  \

  学在海大,不得不提到这么一群人--作为讲台上的老师,他们与学生亦师亦友,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便是他们最大的安慰,在教学过程中,他们也将海大人严谨、扎实的治学作风一代代传承。

  航海技术专业2013级的学生鲁一帆至今仍清楚地记得《大学物理实验》课上,王轶卓老师将每个人实验结果的数据亲自一个个核对,重新测算一遍,并将自己计算的误差分析与每个人的结果对比,繁杂工作量的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。如今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的鲁一帆,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,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,强调追本溯源的他,受到老师启发,“将所有的知识点连贯成为体系,才会真正理解并学会,不能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”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李哲伦今年大四,入选支教团的他由于参加培训未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做实验、进行毕业设计,“我的指导教师周锋特意为我做了毕业设计的时间规划,并利用他自己的休息时间辅导我做实验,给我批改论文,我感触很深”。即将远赴四川同样站在讲台上的李哲伦,在自己老师的身上看到了榜样的力量。

质量保障 过程管理

 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,学校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
  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,学校在原有教学督导组的基础上,重新组建了由22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学督导队伍。每学期的开学周和考试周,督导员深入教室和考场,检查开课和考务工作,每年深入课堂听课2000余次,通过日常听课,对本科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进行质量跟踪,并积极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。

  为了对广大教师的授课质量做出客观、公正、准确的评价,学校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学生、督导组和学院(系)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。同时,每年根据本科教学质量考核、教学督导组评教、学生网上评教结果以及教学时数等标准,学校遴选出本科教学工作质量免检教师,他们的授课全部为公开课,学生、老师不需要预约可直接进入教室听课学习,充分发挥了名师名课的辐射作用,为全校教师搭建起交流学习的平台。

  此外,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国家级、省级、校级视频公开课、资源共享课、在线开放课程、多媒体课件、微课等数字化课程资源,并引进了“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”、“辽宁省跨校学分修读项目”的29门次优质网络课程,拓展了教师的授课视野,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。

  在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路上,一代代海大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,根据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,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业界精英和社会栋梁。走出校门的莘莘学子,也带着海大留给他们的深刻烙印,在国家和行业的不同岗位上,在“浮动的国土”上,传承着海大精神,守护着蓝色梦想。